编者按:中华儿女多壮志,傲雪游冰任驰骋。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精彩帷幕,拥青拉姆、次仁占堆两位西藏运动员将代表中国队亮相北京冬奥会,这是西藏发展冰雪运动的突破性成绩,是进入新时代以来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的缩影之一。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幕,《中国西藏》杂志特设“迎冬奥•西藏体育力量”专题文章,即日起连续7天在中国西藏网微信公众号陆续发布。让我们共同迎接北京冬奥,祝福拥青拉姆、次仁占堆为祖国创造新的辉煌纪录,见证西藏体育力量!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体育事业紧跟时代脚步,与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得解放、谋发展的轨迹深度契合、同频共振。70多年来,几代西藏体育人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宗旨,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走过充满激情的峥嵘岁月,在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收获了累累硕果,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着西藏体育的一份力量。
全民健身融入西藏幸福生活
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西藏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今西藏群众体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民群众分享着体育发展的红利。
西藏群众在做广播体操
全民健身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从2011年起,西藏出台了两个五年周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夯实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逐步建立起管理制度规范、场地设施完善、体育活动丰富、社会组织健全、健身服务科学、群众参与广泛的具有西藏特色、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结合高原环境特点,确立了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办法,不断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全民健身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7个市地、74个县区也全部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形成了自治区、市地、区县三级联动抓全民健身的工作局面。西藏自治区初步构建起以单项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主线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目前共有自治区级单项体育协会17家、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5所、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269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500余人。
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更加丰富。西藏紧紧围绕便民惠民,加大体育健身设施投入,抓好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建设,开启了缺氧不缺健康的雪域高原全民健身新模式。遍及城乡的运动休闲小镇、登山健身步道、体育公园、攀岩运动设施项目、笼式足球场等投入使用,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种类多样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截至目前,西藏共有体育场地8237个,面积约555万平方米,人均1.6平方米;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74所、全民健身活动站(点)86个,实现县(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覆盖、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在西藏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99.7万,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近三成。一个个数字,承载的是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撑起的是健康西藏的历史征程和美好前景。
民族传统体育得到长足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到中世纪以后,宗教色彩浓郁,主要是上层达官贵人的活动,农奴和奴隶不具有参赛的资格。民主改革后,百万农奴当家作主,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逐步形成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共同提高、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西藏在成功承办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拉萨分会场的基础上,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抓手,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押加”“北嘎”等项目被列入全国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当吉仁赛马会”“拉萨风筝”“蹄骼”等2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喀则者下斗牛节、山南打牛角、林芝响箭、那曲恰青赛马节等7个项目被列为市级全民健身民族传统项目特色品牌,厚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根基。一些具有娱乐性、表演性和竞赛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投掷、马术、射箭、抱石头、马球、吉韧、藏牌等,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记忆,也为各族群众架起一座座展示自我风采、彼此沟通了解的桥梁,成为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精彩纷呈。近年来,西藏重点打造“全民健身日”全区联动机制,积极构建“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结合各市地特点,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老年人健身活动等形式多样、适合各年龄段的健身活动,培育创建了一批内容健康向上、群众广泛参与、组织实施规范、社会影响较大、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体验月、体育文化展等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深入人心,柔力球、太极拳、健身操、广场舞、锅庄等深受群众欢迎。推动体育资源向偏远地区优先聚集,补齐偏远地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联合推进实施“寺庙体育健身工程”,协调推进“示范村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健身交流指导,持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组织撰写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全民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全民健康”科普宣传手册》等将科学健身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更加科学丰富。
竞技体育在时代浪潮中勇毅奋进
几十年来,随着西藏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西藏竞技体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从过去的一片空白,逐步发展到拥有田径、摔跤、射箭、马术、攀岩、高山滑雪等优势项目集群,西藏竞技体育事业实现“全面开花”。
2019年第二届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现场,第一赛段发车后,乌克兰、黑龙江四名车手快速突围而出。
登山运动打造亮丽名片。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登山队艰苦奋斗、默默奉献,涌现出贡布、潘多、次仁多吉等享誉世界的登山家,一次次创造人类登山史上的新纪录,用生命和热血谱写新中国登山事业的辉煌篇章。1960年5月25日,藏族登山家贡布等三位勇士,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顶峰,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地球之巅的壮举;1975年,九勇士再登珠峰,首次测得珠峰高度数据;1988年,中日尼联合登山队实现珠峰南北双跨;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珠峰峰顶传递;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圆满完成,测得珠峰的最新高度。中国登山每一项国家荣誉的取得和国家任务的完成,都有西藏登山勇士的身影。1999年成立的西藏登山学校(现更名为拉萨喜马拉雅登山向导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登山运动员、登山向导、高山摄影师、高山厨师等各类人才,成为中国第一所、世界第二所专业登山人才培训学校。西藏还大力开展青少年登山夏令营、暑期大学生登山等项目,成立国内首支政府高山救援队和民间高山救援队,设立高山救援基金,不断弘扬登山文化,扩大登山影响。“西藏登山精神”已成为彰显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生动诠释和精神标志,至今仍具有鲜活的时代价值。
竞技体育运动屡创佳绩。西藏体育健儿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刷新纪录,涌现出普布次仁、多吉秋云、西洛卓玛、仁青拉姆、多布杰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为祖国争光,为西藏添彩。2011年9月16日,23岁的藏族姑娘西洛卓玛在土耳其世界摔跤锦标赛上,勇夺女子自由式67公斤级金牌,成为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首个竞技体育世界冠军。近年来,西藏运动员在耐力型项目上不断崛起,中长跑、马拉松、竞走等耐力型项目均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上,西藏体育代表团以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完成各项赛事,竞技类项目获3金1银2铜,群众类展演项目获2个三等奖,创全运会历史上最好成绩,并以良好的精神风貌获“第十四届全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赛成绩和体育道德风尚“双丰收”。在国际体育舞台上,随着西藏面孔的逐步增多,西藏体育健儿展示了中国西藏的积极形象,也把热爱祖国、增进“五个认同”的种子更深地埋进了更多藏族群众的心中。
体育规划得到科学施策。西藏竞技体育坚持“优化结构、缩短战线、重点突破”的原则,在把握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制胜规律和训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世居高原人群的身体机能和体质特征,因地制宜设置竞技项目,巩固摔跤、竞技马术等优势项目,突破田径耐力、攀岩等潜力项目,提升射箭、标枪等传统项目,发展足球、篮球等集体项目,打造高山滑雪等冰雪项目,形成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的项目布局。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竞技体育人才队伍选拔、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和运动员转岗安置就业政策;构建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自治区体校、竞技体育运动队为重点的训练管理网络;推进“苗圃计划”落实和运动员跨界跨项选材创新,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通过强化顶层设计、聚焦精准施策,西藏体育取得了扎实成效,科技力量在体育中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也日益凸显。
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链焕发生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体育以登山、探险、休闲旅游为主的高原体育旅游及其相关的产业随之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趋势新挑战,西藏正在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逐步实现从适应传统的体育制造初次消费向娱乐性、观赏性、体验性的体育消费转型,体育产业已成为完善西藏产业体系的重要业态。
打造户外运动赛事基地。深入挖掘西藏独特的山峰、森林、草地、河流、湖泊、冰川等自然资源,积极开发户外运动项目,全力推进全国户外运动大区建设,促进形成体育产业发展闭环。以西藏山地户外运动大会为统领,积极开展各类山地户外活动,着力培育启孜峰登山探险活动、雪古拉峰群众性徒步登山活动、雪古拉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羊八井山地越野竞速赛、户外运动文化节等山地户外运动品牌,培育自行车、马拉松、徒步等户外运动品牌,发展足球、篮球、围棋等职业体育和斯诺克等竞赛表演,构建“环喜马拉雅”赛事体系。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体育传统,打造以墨脱为代表的海拔1000米左右的亚热带户外运动区、以易贡为代表的海拔2000米左右的亚高原户运动区、以多雄拉为代表的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山地户外运动区和以羊八井、定日等为代表的海拔5000—8000米及以上高海拔山峰户外运动区,形成立体化、特色化、差异性、联动性的西藏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西藏特点、地域特色的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新路子。
着力发展登山特色优势产业。登山产业成为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亮点。1980年,西藏的山峰资源正式对外开放,并开展了一系列中外联合登山活动,西藏的登山业开始得到发展。30多年来,西藏不断适应登山发展新形势,对登山业的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大力开拓登山市场,提高登山接待水平,吸引国内外登山者来藏登山。仅2010年至2018年,西藏登协就组织接待了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山爱好者2万多人次,给山区农牧民带来的收入累计达2570万元,为当地餐饮、宾馆、交通等相关行业带来2341万元的收益。目前,西藏已形成登山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态势,登山产业获两项全国体育产业示范称号,山峰所在地群众通过直接参与接待登山服务、出租牦牛、交通运输等方式实现创收,为当地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独特作用,初步实现了山区群众不离乡土,就近就便持续获取经济收入的目标,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途径。
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西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融合发展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推动体育与旅游、文化、农业、医疗、传媒等业态融合,努力提供多层次、高品质的体育供给和服务,“体育+”实现更加联动、更可持续的发展。在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关联度高、融合性强的特点基础上,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以融入“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开展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赛事、体育文化交流,充分展示西藏生态优势、人文资源、民俗文化、体育旅游线路和景区,扩大西藏体育市场客户群。1995年,西藏体彩中心成立,只用了短短14年的时间,在雪域高原上实现了全区六市一地体彩网点的全覆盖。体彩年销量从1995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17年8.88亿元,翻了800多倍,2020年,西藏成为全国体彩年销售唯一增长的省份,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撑,也带动了当地运输、仓储、印刷等事业的发展。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当前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体育生活的向往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代西藏体育人必将在“西藏登山精神”等红色精神的引领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持之以恒提高人民群众的快乐体育和幸福生活指数,全面推进西藏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做体育强国之路的“排头兵”,向着新征程阔步前进。
(《中国西藏》“迎冬奥•西藏体育力量”专题文/黄晓敏图/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